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嘉定公墓的环保安葬方式现状如何?

发布时间:2025-11-18 阅读:236次
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、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,传统的“立碑占地”式安葬正逐步向节地、生态、环保的方向转型。作为上海的重要城区之一,嘉定区在推动绿色殡葬改革方面走在前列。近年来,嘉定公墓大力推广各类环保安葬方式,不仅有效缓解了“死人与活人争地”的矛盾,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、更人性化的纪念选择。那么,当前嘉定公墓的环保安葬方式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?又有哪些具体形式和政策支持?
 
一、生态葬比例持续攀升,成为主流趋势
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,嘉定区全区墓园的墓穴销售中,节地小型墓已占到76.99%,且这一比例仍在逐年上升。这背后是政府引导、陵园创新与市民观念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以嘉定最具代表性的松鹤墓园为例,该园自2012年起便系统性推出生态节地葬,并于近年举办多场生态集体安葬仪式。仅2024年清明前夕的一次活动中,就有31位逝者采用无碑、可降解骨灰盒的草坪葬方式入土。园方透露,过去十年间,选择生态葬的家庭增长超过10%,累计已有近500户家庭践行这一绿色理念。

二、形式多样:从草坪葬到生命晶石葬
嘉定公墓的环保安葬并非单一模式,而是形成了多层次、立体化的服务体系:
1、草坪葬与花坛葬:将骨灰安放于草坪或花坛之下,不设墓碑,仅以编号或小型标识牌标记位置。这种方式占地面积小(通常不足0.1平方米),环境优美,契合“回归自然”的理念。
2、壁葬:将骨灰盒嵌入墙体格位中,既节省土地,又便于集中管理。部分新型壁葬墙还融入艺术设计,如永福园推出的“紫金山”山体壁葬,实现纵向空间利用,大幅提高土地使用效率。
3、树葬:以树木代替墓碑,骨灰深埋于树根附近,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。这种方式在清竹园等生态型墓园中广受欢迎。
4、生命晶石葬:这是近年来嘉定引入的高科技生态葬法。通过高温提炼技术,将骨灰转化为坚硬、可长期保存的“生命晶石”,体积仅为原骨灰的1%左右。家属可将晶石置于家中纪念盒、佩戴饰品甚至植入艺术装置中,实现“纪念扩容、保存减量”的殡葬新理念。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生态葬形式已实现“零占地”——如海葬虽不在嘉定本地实施,但嘉定户籍居民选择海葬可获得市级4600元补贴,部分街镇还有额外补助,极大提升了参与积极性。
 
三、政策与服务双轮驱动
嘉定环保安葬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人性化服务配套:
1、财政补贴激励:依据《上海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实施办法(2022年修订版)》,本市户籍逝者选择生态葬可获1000元补贴,海葬则高达4600元。嘉定区在此基础上,积极推动宣传与落地,让更多家庭知晓并受益。
2、仪式感与尊严并重:环保不等于简陋。松鹤墓园等机构为生态葬设计了庄重的集体安葬仪式,包括礼仪师护送、鲜花覆盖、诵读《离别赋》、亲属献花鞠躬等环节,充分尊重逝者尊严,抚慰生者情感。
3、数字化服务延伸:各公墓普遍开通微信公众号,提供网络祭扫、代客祭扫、预约落葬等线上服务,即使无法亲临现场,家属也能通过视频直播参与仪式,实现“云端缅怀”。
 
综上所述,嘉定公墓的环保安葬实践,不仅回应了土地资源约束的现实压力,更体现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现代思考。从“入土为安”到“归林化尘”,变化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对逝者的敬意与思念。未来,随着更多家庭接受“厚养薄葬”“绿色纪念”的理念,嘉定的生态葬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。而作为市民,在选购安葬方式时,不妨多一份对环境的考量,少一分对排场的执着——让爱以更轻盈、更可持续的方式长存于天地之间。
上一篇:上海公墓价格如何影响生态葬普及?
下一篇:已是最后一个!
[UP]